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品牌经 > 新闻正文

麦当劳本土化风险:失去对食物来源等问题控制权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1月12日 阅读(

20.8亿美元,尘埃落定,九个月的熙熙攘攘终于有了结果。

1月9日,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MCD.NYSE)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业务。交易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对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原因,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麦当劳在中国的业务从直营到发展特许经营、引入战略投资者,是由于看到中国市场在转变,特别是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转变,我们需要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自己的门店扩张能力,通过选择恰当的实际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的。

然而看似企业正常的战略运营调整却传出了质疑之声。美国最大工会组织之一“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SEIU)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他们担忧麦当劳的“减码”做法不仅会给未来的特许经营商、公司的投资者、麦当劳在亚洲的特许经营商以及麦当劳门店的员工,带来风险。

瓶颈之下

对于麦当劳亚洲运营策略突然转变,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麦当劳一直在谋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大规模发展特许经营,之所以此刻选择引入战略投资者,是看到中国三、四线城市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消费升级趋势,需要引入中信这样的本土战略投资者和帮助其更快地实现扩张,另一方面,由于肯德基快速扩张,特别是分拆之后整体表现及业绩前景都还不错,麦当劳必须加快这一进程,避免被竞争对手拉大差距。

事实上,这几年,麦当劳在中国乃至亚洲均面临挑战。SEIU(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执行副总裁ScottCourtney认为,麦当劳“抽身”中国乃至亚洲的背后,是因为麦当劳在亚洲市场陷入困境,未能实现既定增长目标。根据财报以及公开报道,2014年3月,麦当劳方面向媒体公开披露计划到2016年年底前在中国内地开设超过600家新店;而实际上,麦当劳在2014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仅在当地开设了242家新店。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麦当劳近年来在亚洲的表现较为低迷,预计新开的门店数在大多数国家也远远低于预期,麦当劳亚洲业绩的下滑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麦当劳对亚洲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判断失准。随着消费者在饮食上对于健康需求的上升,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健康的食品而非油炸食品,这对洋快餐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其次,2014年陷入快餐丑闻对麦当劳的亚洲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在亚洲市场快餐品牌中的消费者比重持续下跌;最后,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中,低价竞争者太多,这也使得麦当劳的业务发展一再受阻。”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