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新动态 > 新闻正文

广州深圳香港 谁是谁的“环”?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9月14日 阅读(

广州和香港,据说沦为了深圳的“环”,被称为“环深圳城市”。

著名经济学者巴曙松近日在深圳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了一个“3+6”的城市格局:环北京、环上海、环深圳三大城市圈,以及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六大城市。

他还进一步解释说:

1、香港和广州都是“环深圳城市群”的成员。

2、从宏观层面看,3+6城市格局占全国人口19.5%,创造的GDP占比达36.8%,新房交易额占比达46.2%,二手房交易额占比达73.5%。城市圈的大城市人口、资金吸引力持续增强。

巴先生也真是敢说,完全没有避讳广深港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没有考虑到穗港两地市民的感受。当然,既然是学者,说话天马行空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学者们说话都像官员那样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也没什么意思。其实,我感兴趣的不是广深港谁是谁的“环”,我感兴趣的是“环”本身。

环,是一个充满着秩序感的词。巴曙松先生生活的北京,就是一个以“环”而闻名的城市,“环”组成了这个城市的骨架,也构建了这个城市的鄙视链。网络歌曲里唱“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啊/啊/五环 /你比六环少一环”,以戏谑的方式,唱出了3000万北京人对“环”的复杂感情。

广州深圳香港 谁是谁的“环”?

除了北京,还有哪些城市是有“环”的?比较明显的也就成都、西安两个做过都城的平原城市,其他城市硬要说自己有“环”、有“中轴线”,在我看来都是东施效颦。“环”的出现是高度苛刻的,首先你得有平坦的地理条件,辖区没有被大的山川河流切割,其次你得有一个空间秩序非常注重的强势政府。你看,那些有“环”的城市,历史上都是做过都城的。

广州深圳香港 谁是谁的“环”?

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河或者依山而建,这决定了他们的空间形态是被山川形胜所切割的,然后呈现出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样子,比较明显的有重庆、武汉、杭州。中国大部分城市也都没有做过都城,这决定了他们的空间结构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非权力意志构建的。

巴曙松先生称赞的深圳,也不是一个环状的城市,而是一个由深南大道构建的带状城市。与环状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不同,带装城市是多中心的,罗湖、福田、南山势均力敌,谁也不是谁的“核”、谁也不是谁的“环”。现在,连宝安、龙华、龙岗、坪山的房价都赶上罗湖了,谁还好意思说谁是谁的“环”?

广州深圳香港 谁是谁的“环”?

巴先生可能不太熟悉的珠三角,本质上也是一个带状的城市群。郭台铭对这里很熟,他很喜欢用“广深高速(9.53 +0.00%,诊股)”这个词。从1988年,富士康国内第一个项目落地深圳后,这家超级企业的“足迹”已至惠州、佛山、中山,今年还到了广州。郭台铭说,要把这些项目串联起来,它们都与“广深高速”有关。

不仅如此,郭台铭还把“广深高速”这个词升华为一种管理哲学,可将其拆解为“高、广、深、速”四个词,“作为一个管理层,做事看问题要有高度、广度、深度和速度”,足见郭台铭对“广深高速”这个词以及珠三角区域格局的深刻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广深高速”构建了今天珠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这条公路汇聚了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个大城市主要的经济社会活动,再向外延伸到佛山、惠州、中山、江门、珠海等城市。

今年的广东省党代会也在力推带状经济的概念,要求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条“穗莞深科技(9.14 +0.44%,诊股)创新走廊”。

在长三角,老大哥上海也不提“环沪”的概念了,而是主动靠近浙江,倡导和嘉兴、杭州构建一条“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G60是什么?杭州到上海的一条高速公路。他们的思路,是不是和“广深高速”有点像了?

在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区,不是环纽约和环芝加哥,而是两条公路经济带,一条是硅谷的101公路创新走廊,一条是波士顿地区的128公路创新走廊。科技公司与高端人才沿着这两条公路平行排列,而不是围绕着一个强中心城市变成“环”。

广州深圳香港 谁是谁的“环”?

你看,“带”比“环”时髦得多,不要把所有的城市都想像成“环”。

所以,现在以及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谁也不是谁的“核”、谁也不是谁的“环”,大家最舒服的关系是,求同存异、各自精彩。如果一定给这个区域找一个“核”,那我认为只能是首都北京。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