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国内经济 > 新闻正文

武汉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市民下乡”?出扶贫新路径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7月06日 阅读(

别致的风景吸引了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许刚落户。“第一次来时,我挺震撼,觉得就是这里了。”许刚说,为了普及国学,这几年在国内到处办讲座,一直想找一个城市周边的乡村,既可作为自己讲学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活外的“桃源”。这一愿望去年在小朱湾得以实现。书院是一栋两层小楼和一座带露台房屋围成的一个小院,占地约500平方米,院内还设有回廊。

许刚的书院是村民范秀云家的院子,许刚每年付给范秀云4万元租金,合同一次性签了5年。58岁的范秀云当上房东很高兴。她告诉记者,过去家里以种粮为主,3年前她因病没法再干重活,老伴偶尔在外打临工。把房子租给许刚后,她和老伴留了一间自住,每年轻松增加4万元收入。

“武钢村”“画家村”“国学村”……近来,武汉一个个平静的乡村,因为“市民下乡”政策而热闹起来。今年3月份,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武汉的农村工作要做的一篇文章,就是要研究怎么让市民下乡,要让农民的资产变成财产性收入。他明确要求,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把“市民下乡”作为加快推进脱贫工作一项新抓手。

随即,武汉市相继出台市民下乡“黄金20条”、市民下乡助脱贫攻坚十大新政等,鼓励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等四类人下乡,通过这些人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新政规定,个人利用贫困户空闲农房养老,签下10年以上租约的,可获万元奖补,租用贫困村空闲农房,符合政策的,奖补从原来的8万元提高到20万元。

武汉市农委主任谭本忠表示,武汉市农委将对武汉现有271个贫困村空闲农房进一步摸底,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意愿和市民的投资需求情况。“市民下乡”计划后续实施中,将以利用农村空闲农房为核心发展共享民宿经济,引进和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共享民宿服务平台,实现空闲农房利用率最大化,农村资源配置最优化。

武汉市农委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共统计农村空闲农房21538户,先后发布空闲农房信息3205条,签订空闲农房租赁协议农户986户,年租金达1138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达到8000万元。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