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宏观论 > 新闻正文

北大学者:解决“脱虚向实”,要让风险资金与风险项目对接

来源于互联网 2017年04月22日 阅读(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日前举办的“思想光华”媒体沙龙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称,资金“脱虚向实”最根本需要解决的是,“有风险的实业项目需要资金”及“有些人/资金愿意投资风险项目”这两者无法对接的问题。

3月28号,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58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刘晓蕾称,需要解决“向实”问题的不是大国企,不是有房地产抵押的大公司,因为他们“不差钱”,也很容易融资;对于一些利润率很低的传统制造业,逐利的资金是不愿意投资的,反而那些风险很高的“双创”企业、小微企业,创新性的高端制造业是当前真正需要支持的。

她认为,对于风险很高的企业,让没有那么高风险承担力的资金支持它是不现实,也是不应该做的。金融业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有效的市场里,虽然风险很高,但是带来高回报,仍然有追求高风险的资本进入。现在没有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由于多年来隐性担保和城投债的定价失衡。城投公司的债务比率是最重要的指标,风险越高,回报就应该越高才对,但是恰恰相反。很多人买城投债的时候,看的不是城投,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会兑付,地方债务反而跟它相关,这明显是风险定价失灵的问题。

基于“风险定价”失灵的解决方案需要投资者教育、让市场自己解决和发挥监管作用这三种。

刘晓蕾解释道,在中国,由于普通投资者教育严重不足,散户众多,而现有维稳体制下,刚性兑付难以打破。只有普通投资者接受了债权产品是有风险的,才能真正打破刚性兑付。此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通过把资金交给专业的VC/PE资金运营来实现。要区分“以为债权投资没有风险”和“愿意投资有风险的项目”这两类人,不能为了保护第一类人而切断第二类人的融资渠道。

对于政府来说,要发挥监管的作用。她认为,应该区别“诈骗的风险”和“项目本身的高风险”这两类风险。由严格监管来杜绝第一类风险,由市场来承担第二类风险。比如P2P跑路的诈骗行为,就要严格监管;智能机器人等高风险的项目投资,是否要投,就由市场来决定。在甄别合格投资人以及对投资额加以限制的条件下,建议放开200人的投资限制,允许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人以股权的形式直接参与到实体经济的投资中来。

刘晓蕾总结道,资金“脱虚向实”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风险资金(供给)与风险项目(需求)的对接问题。要实现这个对接,就需要有效的风险投资渠道。监管的作用,在于保障投资渠道的畅通,从而让逐利的资本去自发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