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财经报道首页 > 博报.智库 > 新闻正文

谭浩俊:居民储蓄还具有财富效应吗?

来源于互联网 2016年06月21日 阅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60个和49个,分别比上月减少5个和2个;涨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别有36个和25个,分别比上月增加的有15个和5个;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分别有15个和13个,分别比上月减少的有7个和2个;最高涨幅分别为5.5%和6.3%。房价总体涨势放缓,一、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收窄。

纵然如此,房价仍然给人以担忧和不放心。因为,从一线到二线主要城市,再到更多的二线城市加入到房价上涨的行列,谁能保证,房价上涨不会继续蔓延。就算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任务很重,房价上涨也不是没有可能。

房价上涨,受伤害最重的,当然是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产阶层。因为,原本就已经被房价折磨得快要掉出中产阶层了。如果房价继续涨下去,脱离中产阶层是必然的,甚至不排除一部分家庭还会回到中低财产阶层。

那么,房价上涨,到底给居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居民生活水平有没有在房价的持续上涨中受到影响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当年广义货币(M2)的比例,房地产市场放开前的2002年,为51.46%,到了2015年,则下降到39.65%,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什么数据呢?按照2015年底M2130万亿计算,就是15万多亿货币。也就是说,居民储蓄比当年减少了15万亿。

虽然不能说15万亿居民储蓄都转到了房子上去,都被房价吞噬了。但是,可以这样说,房价是吞噬居民储蓄最主要的因素,且不是之一。而且,多数居民因为房价的上涨,手中的资产出现了泡沫和水分。没有买房的消费者,手中的货币则在不断贬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民储蓄曾被当作关在笼中的老虎,公认为一旦释放,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房子是不需要自己买的,教育、医疗等都是免费或收费很低的,其他方面的负担也不是很多。因此,居民储蓄存款主要用于消费,购买力很强,财富效应也很明显。不管哪家,只要有一定的储蓄存款,就意味着生活水平较高。反之,没有储蓄存款,或储蓄存款较少的居民,则被认为是生活水平较低的。

而眼下,在房价的强力冲击下,不仅居民储蓄存款占M2的比重下降了,居民拥有的可用于支配的财富量相对减少了,而且,各种开支也较过去出现了大幅上涨,特别是教育、医疗等无法回避的开支,更是成为了影响居民财富实际价值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居民储蓄的财富效应也出现了缩水现象,同样的财富,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过度强调居民收入的增长,而不遏制影响财富效应扩大的不利因素。纵然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对广大居民来说,收入的财富效应仍然难以体现。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可能会出现收入增长与财富效应相背的现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M2从不到50万亿快速增长到145万亿,增加将近100万亿,相反,居民储蓄存款占比却逐年下降。即便剔除货币使用效率下降因素,其留下的通货膨胀隐患也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超发的货币,总有一天会变成通货膨胀因子,进入到经济社会生活。到时候,相当于M240%的居民储蓄,也会出现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造成居民储蓄的财富效应更低。

我们说,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因素,并不完全看收入增长快慢、储蓄多少,更要看财富效应,亦即同样的收入、同样的储蓄是否具有相同的购买力。如果购买力下降,就意味着财富缩水。反之,则是财富增值。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以房价为代表的财富消耗因素,实质已经对居民储蓄等的财富效应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更多情况下,广大居民都是戴着收入增长的光环,过着财富缩水的日子,财富效应已经很难再在居民储蓄等方面得到体现。

所以,面对房价的过快上涨,其他支出的更快增长,应当也必须拿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广大居民的财富,维护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的财富效应,而不是让广大居民的财富不断缩水。居民财富的缩水,就意味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状况的反映。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